今年24歲的郎滿權有兩個身份:一個是合肥學院材料工程專業研二學生,一個是安徽曼恩斯特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助理。這樣雙重身份的疊加始于去年夏天?!把幸豢旖Y束的時候,學院根據我們的培養方向,在征求本人意愿基礎上,為我們研二設計了一條‘企業聯合’培養的道路。9月一開學,我就來企業報到了?!崩蓾M權告訴記者,從學??邕M企業的新鮮感,很快就被實際應用帶來的震撼取代。
“書中的知識、實驗室里的數據,在生產線上得到了檢驗?!崩蓾M權說,有兩位導師在為他“保駕護航”:企業導師會在實操上從行業經驗的角度為他答疑;而學校導師可以提供學術和專業方面支持,把原先不懂的原理在實際案例中深入淺出地講解清楚。兩位導師不僅幫助他解決了實際問題,更讓他逐步看清專業發展方向,明晰了職業規劃。
這種把課堂放進企業的人才培養模式,對于合肥學院學生來說并不陌生。20年前,該校就提出了“到了企業就能上手”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。在這里,傳統高校課堂的“知識傳授導向”逐漸向“能力培養導向”轉變。20年間,“以企業需求為導向,他們要什么樣的人,我們就培養什么人”的模塊化教學改革不斷深入。
針對不同專業學生就業去向,各院系安排領導和教師到對口行業和企業深度調研,分析崗位能力要素,確定能力培養目標,設計能力培養方案,把每一項能力轉化成一個個教學模塊,每個模塊都圍繞特定主題的教學單元,可能是一門課或一門實驗,也可能是幾門課或幾門實驗的整合。就這樣,學校人才培養的課堂教育體系一點一點被重塑。
為了讓專業、就業、產業“三業一體”人才培養模式更加成熟,合肥學院在專業布局上,對標安徽省新一代信息技術、智能網聯汽車等十大新興產業,以及合肥市集成電路、人工智能等16條重點產業鏈。近年來,學校優化升級了18個本科專業,新設智慧交通等10個專業,調整幅度超過40%。
學校和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構想有了,如何發揮最大作用,避免校外實訓實踐基地處于“牌子化”“盆景化”樣態?合肥學院主動把企業拉進學校育人的陣營里,一方面,是請企業進校來協同培養人才,培養目標協同確定,培養方案協同設計,培養過程協同實施,考核方式協同評定;另一方面,邀請企業管理人員、工程師來當教師。
郎滿權在學校的導師楊續來,就是從企業走進高校的教師。三年前,他從國軒高科高管職位來到合肥學院,成為一名專職教授?!霸谶@里,高校教師和企業工程師的身份界限模糊,融為一體。我現在雖然轉行做了高校教師,但隨時可以回到合作企業,更新行業發展認知和知識儲備,帶領學生參與企業生產實踐和技術革新,提升產學研合作能力?!睏罾m來告訴記者。
長期沖在研發一線,讓楊續來意識到高水平應用型人才的可貴。他把在企業工作時積累的經驗,用在高校人才培養上;把在企業工作時遇到的問題,帶到課題研究中去。不僅連續三年“揭榜掛帥”我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,更培育出一大批深受企業青睞的畢業生。
2021年7月,合肥學院與大眾安徽、合肥經開區共建大眾學院,針對汽車市場未來發展趨勢、對高端人才的急切需求以及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的發展戰略,開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、智能制造工程、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(電池方向)三大專業。首批88名學生在校企深度融合中,正朝著汽車企業最需要的人才方向迅速成長。(記者 陳婉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