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天的深圳一片驕陽,這座年輕活力的城市,與來自鄉土的傳統藝術有了深度聯結。安徽省徽京劇院受邀參加第十一屆“深圳市戲曲名劇名家展演”,徽劇《驚魂記》以及“徽劇的傳承與發展”“徽劇的唱腔與表演”等“戲曲早茶”藝術講座受到當地觀眾熱捧。
紅紅綠綠的戲服、濃墨重彩的臉譜、紋飾精美的頭飾、鏗鏘有力的唱腔……舞臺上的傾情演繹,讓現場的戲迷們如醉如癡;名藝術家們講述徽劇的藝術特色與傳承保護,帶戲迷們走進徽劇、了解徽劇,感受百年徽劇的藝術魅力。
徽劇,淵源于明代古徽州的“徽州腔”和池州的“池州腔”合成的“徽池雅調”,不但對國粹京劇演變有著深遠影響,甚至連中國南北幾十種地方戲曲劇種,都與它有著密不可分的血緣關系。自明嘉靖年間的“徽池雅調”算起,徽劇有著約400多年歷史,是我省古老的本土劇種,其唱腔遼闊粗獷,注重集體表演,場面熱烈?!八拇蠡瞻唷边M京、孕育并誕生了京劇,是徽劇最輝煌的歷史?!盎談 敝盎铡?,既是“安徽”的“徽”,更是“徽州”的“徽”。作為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徽劇直觀反映了徽州文化的諸多特點。2006年5月,徽劇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以戲為媒,徽劇在數百年發展傳承歷史中一次次向外展示安徽文化。如今,承載著江淮大地厚重文化積淀的徽劇,努力賡續傳統、培養人才、創新發展,不斷綻放青春“新”活力。每年春節期間,歙縣璜田鄉的村民自導自演的徽劇大戲,每天都會熱鬧上演。在“中國民間文化藝術(徽?。┲l”績溪縣伏嶺鎮,不但老一輩伏嶺人個個會唱徽劇,傳承創新徽劇也是一直在做的重要事兒,鎮中心小學開設徽劇童子班、打造徽劇坊,致力于培養徽劇新苗。省徽京劇院復排的經典劇目《劉銘傳》唱進中國大戲院,戲迷追捧,一票難求;老戲新編的《臨江會》,在戲曲界引起轟動;《驚魂記》實驗性地將傳統徽劇與莎士比亞名著融合改編,老劇種開新花,唱遍海內外。
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,是徽文化傳承中最具魅力的文化符號?;张山ㄖ?、徽州“三雕”、徽州竹編……來自歷史深處的它們,如同漫長人類文明史中的“活化石”,讓我們得以一窺久遠的歷史真面目,并在新時代的文化傳承中,不斷釋放生命力,演出一場精彩的好戲。(記者 王慧慧)